原标题:

江西进贤:绘就基层善治“水彩画”

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毓珊

聊起一个多月前的雷暴大风,老范仍心有余悸:“那场大风把我基地5000平方米大棚刮没了,损失了100多万元。”

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“支书答理”工作室,“浙商”范兆炉正在向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李庆群“求救”——“书记,有没有办法帮我减少点损失?”

“走,老范,先去你基地看看。”李庆群说。

驱车10分钟,老范领着李庆群来到自己经营的600余亩水果、花卉种植基地,只见其中100余亩的大棚东倒西歪、破损严重。“老范,把情况简要说下,我向镇里反映,争取帮你减少一些损失。”李庆群边说边拍照记录现场情况。

“‘支书答理’工作室能办实事!”老范说,在进贤创业5年来,工作室帮其解决了土地租用、用工纠纷等问题,使自己扎根进贤、安心发展。

“支书答理”工作室是江西省基层党建品牌之一,由前坊镇14名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携带公章轮流值班,定时定点现场受理群众委托代办事项。

“村民来这里可以办理计划生育、户口转迁、低保受理、新农保、城乡居民医保、矛盾纠纷调解等18个服务项目。”前坊镇党委副书记舒斌说。

据统计,“支书答理”工作室自成立以来,在镇人大代表、纪检干部积极监督下,14名村支书先后接待群众4700余人次,办理解决群众委托大小事项460余件,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。

面对村情不一、民情不同的万千乡村,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基层治理实践,使乡村更具生命力?在进贤县,基层治理模式不是整齐划一、百村一面,而是多元共生、百花齐放。

临近中午12点,10余位老人前后脚踏进泉岭乡前溪村邻里中心的共享厨房吃饭。“一日三餐,一个月只需交150块钱。”今年73岁的曾红儿感叹道,村里老人多,尤其孤寡老人、残障老人做饭不便,共享厨房让大家在家门口吃出了“幸福味道”。

为探索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新路径,2022年,进贤县在前溪村试点建设“1+6+N”乡村邻里中心,打造了共享厨房、健康小屋、村民议事馆、乡村杂货铺等六大活动场景融为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,并拓展出就业帮扶车间、红白理事会等N个服务矩阵。

有了乡村杂货铺,村民可取快递、查到账、取现金、换物品,还可找人维修、下单网购。“以前要跑到集镇才能办成的事,现在一个杂货铺就能办好。”前来取快递的村民游小勇说。

“在南昌,一般城区才设有邻里中心,我们借鉴城市管理经验,结合农村实际情况,在全省率先建设‘1+6+N’乡村邻里中心,实现知百家情、解百家难、连百家心。”共青团南昌市委驻前溪村第一书记谭亮说。

村民龚娇如说,自从有了邻里中心,大伙经常聚在一起聊天,老太太们晚上相邀一起跳舞,人心顺了、纠纷少了,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。

从需求出发,走善治新路,让群众受益,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“水彩画”。范兆炉说:“现在的农村,生态优、环境好、产业旺,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!”

责任编辑:

x